一文重建你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瑜伽教练培训班logo

会员中心站长统计

当前位置:瑜伽教练培训班 > 生活百科 > 笔记 > 【英语】一文重建你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 了解

.

生活百科

瑜伽分类
瑜伽联系电话
笔记

【英语】一文重建你对英语学习的认知 - 了解

时间:2019-09-27 来源:网络 作者:小美

很多同学对于我每次输出的“思维模型”系列文章的主观感觉是空洞而抽象的,很多时候读者看不懂,更多时候看懂了却不知道怎么去应用。【思维应用】这个文集就是为了弥补这样的不足,我会输出这些“思维模型”在我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这些“思维模型”。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元认知思维”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文章结构:①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② 关于英语学习的高阶认知模型&学习方法论,前者回答了: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后者回答了:怎么学好英语。③ 关于【英语学习】这个文集的输出。
 

一,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整个世界70%的信息是用英文来呈现的,学习英语是打开这些信息大门的一把钥匙。
 

语言是文明传承的载体,学习英语能获得西方文明里面呈现的人文格局和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不学一门外语和一门乐器的话,那真是太遗憾了。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蔡康永
 

二,关于英语学习的高阶认知模型&学习方法论


英语是一种“简单”的语言
 

这个世界的简单和复杂主要分为四种:① 复杂的简单 (假简单)② 简单的复杂 (假复杂) ③ 复杂的复杂(真复杂)④ 简单的简单(真简单)
 

复杂的简单(假简单):看起来形式上的简单,但是背后却是深深的复杂,例如这样一句话:光速不可超越,能量必须守恒,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违背任何一条整个现代物理学体系将会被全部推翻重建。要理解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却需要大量的物理学知识的习得和理解。这就是复杂的简单;
 

简单的复杂 (假复杂):形势上很复杂,但是背后的道理和规律却很简单。宏观世界的任何复杂力学问题都可以通过牛顿三定律作为基础来描述,看起来复杂的问题掌握了公式,道理和规律之后都会变得很简单;
 

复杂的复杂(真复杂),其中复杂的复杂分两种:第一种,规则规律很复杂,表现形式依然复杂。第二种:即便是掌握了道理和规律,仍然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可测,例如市场经济,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万能的交易模型帮助你买赢每一只股票。也是为什么“懂得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这些都是真复杂,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脑洞:我们人类所有所谓的真理,包括物理学,数学,哲学等都是宇宙的一次偶然“恰好”,恰好这这个时间点的4000多年的人类文明里,这些道理成立了。
 

最后;简单的简单(真简单):那就真的很简单了。
 

英语学习实际上属于“简单的复杂” ,即形势上很复杂,但是背后的道理和规律却很简单。这样的简单体现在你可以买到很多英语语法书,相比之下,你很难买到一本讲全中文语法的语法书。
 

这背后的原因(元认知思维的体现)也很有意思,东西方文明的演进差异直接导致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从而间接导致人们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东方人偏向于具象化的技艺思维,而西方人是偏向于抽象化的哲科思维,从而导致语言上,前者表达简洁,结构松散,过渡依赖语境。后者结构规整,逻辑严谨,不过渡依赖语境。从而导致中文属于“高语境语言” ,英文属于“低语境语言” ,所以你会发现英文中有很多时态变化和分词形式以及名词单复数概念,但是中文不会有这些。
 

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东方文明是大陆文明,而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大陆文明中与人传递信息很多时候是:我想告诉你一件事,那么我直接找到你并告诉你。 而海洋文明:我告诉你一件事,我可以坐船去找你,但是海上危险系数高,我会选择书信给你。如果我表达的不严谨,那么你很可能理解不了我表达的意思,所以我一定要严谨,不想来回折腾。 你会发现英文不仅在口语上会相对比较严谨,英文的文本也会更加的注重逻辑和结构的严谨。
 

而中文是“复杂的复杂”里面的第一种:规则复杂,形式复杂。中文的理解很多程度上需要结合语境,例如:
 

领导: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明: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

领导: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小明:小意思,小意思。

领导:你这人真有意思。

小明: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领导: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小明:是我不好意思。

提问:以上“意思”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样的对话外国人估计要疯了,所以中文基本是没有能全面描述中文语法的语法书的。那么,既然英文是简单的复杂,那么我们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规则,规律就能学好它。
 

文明,文化,思维方式&语言表达


如果一个学习者在学习一个知识领域的时候,能站在一个“高度”上去研究这个知识领域的时候,那么无论是在深度和效率上,他都会有巨大的优势。这个“高度”就是“元认知”思维。
 

因为文章篇幅的限制,我把这个部分的论证放在另一篇文章里【英语思维(一)】感受思维方式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英语学习高阶方法论


很多人眼里,学习英语要从:背单词,学语法,听说读写译等去学习。但是很少有人思考:中英文之间的差别到底是什么。
 

中英文之间的差别是单词吗? 中文有“狗”,英文就有“dog”, 中文有“男人” 英文就有“man”,中文有“功夫”,英文没有,没有不要紧随便组合一个“kung fu”,所以中英文本质差别不在单词。
 

中英文可以类比为两个基于一定规则和规律的“自组织系统”(多元化思维的应用),中文的规则和规律比较复杂,所以基本没什么语法书,英文规则和规律相对比较简单,所有一大堆语法书。但是二者既然都是“自组织系统”,那么都会有底层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语言结构)。 一旦认为二者都是系统,那么问题就很清晰了? (多元化思维模型的体现,文科生如果有理工科思维,通过类比和抽象,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能找到捷径)
 

有了这样的“抽象”后,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问一个问题:普通话和方言有区别吗? 其实没区别的,只要学会了每个系统元素的发音和表现形式,你能听懂全国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当然这里仅限于汉语,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不太清楚),本质上普通话和方言是一样的,因为他们的逻辑结构(语序)都是一样的。
 

那么,问题的答案很明显了,中文和英文本质的不一样,是因为“语序”的不一样,也就是系统元素的排列组合不一样。
 

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虽然中文和英文的严格的结构排列不一样,但是他们的主干结构却是一样的。也就是这两个系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几乎是一样的,都是“主谓宾”结构。
 

这个结构对于我们学习英语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既然两个组合有结构的相似性,那么固定相似的部分,切换不同的部分,就实现了中英文之间的转换。
 

这样的切换时可以用普适性的“公式”来实现的,这就是英语学习的“高阶模型”。
 

由于文章篇幅的限制,这个论证请看另外一篇文章:【英语思维(二)】中英文对切公式的学习和应用。
 

三,关于【英语学习】这个文集的输出


【英语学习】这个文集我会输出一些自己总结的高阶模型,这些模型能保证足够的高阶,例如:语法书上会讲英文有16 种时态,你真的觉要死记硬背这些时态的使用方式吗? 这不是高阶,只这是一种低级的复杂。高阶模型会看透时态的本质,其实只需要在脑海里有时间轴概念就可以清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态。(这部分的论证我的资料主要来源于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621/11/2006953_294483302.shtml,同学们可以提前看下,后面的文章我会系统性的详细解释)
 

那么,未来这个文集会不断输出这样的高阶模型,构建起我们英语学习的框架。这些模型到底有什么用?
 

当我们的脑海里有了这些“高阶模型”后,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即使我不会认识单词,但是我就是知道这句话怎么表达,仅仅是我不会说那个单词,我不会写那个单词而已。我能通过一句话(即使那句话很长),大概理解它大概的意思,就差单词不认识。
 

而没有对英语这种语言的结构语序和表达逻辑认识不够深刻的人,学习再多的单词,给你一大段话,即使你认识每一个单词,也不一定能把句子理解。
 

这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规律,道理可以推出无数的案例,反之千万的案例却不一定能推出一个道理和规律。这也是为什么“元认知思维”如此的重要,它让我们首先看到事物的底层本质,所有的表现层都基于这些本质的规律。也许起初习得这些规律的方式看起来空洞,不够实用,但是这些基础构建模型构建好以后,你会发现你已经掌握了最高效,高质的学习方式。
 

其实所谓的“语感” 只不过是这样的框架搭起来了之后最直接的结果而已,“语感” 就是这种“高阶框架”的另一个名词而已。
 

只不过 这种“高阶框架”的形成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量重复练习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当事人自己有时候不知道怎么描述,但是就是有这种“语感”,第二种就是我们基于底层的思维方式掌握的学习方法论搭建起来的“高阶框架”。 前者需要先背单词然后学表达总结规律,后者先总结规律知道如何表达再去作为表达的完整而去背单词。
 

最后的结果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前者的“语感” 是被动的,习得方法低效,很难总结量化输出。后者的“语感”是一个个刻意高阶模型构建起来的,可以量化和掌握。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大学时候看到的一篇博文,作者(刘末鹏)说: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一转眼毕业一年多了,人生很多阶段只不过换了一个时空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而已。 两年前当我还在学校的图书馆面对着窗外的夕阳想象毕业工作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摸样的的时候,我也一定能会想起两年后在另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写这篇文章的自己。人生很多时候的状态都曾在某个时间段的想象里重演过,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阅读过本文的朋友还看了